一、认识手足口病
1、定义:
手足口病是有人肠道病毒引起的记性传染病(法定丙类),以柯萨奇A组16型(CV-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团,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根据疾病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部分病例无皮疹表现,主要症状表现为:急性起病,咽部充血,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约1-2mm,四周绕有红晕,1-2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不久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数目多少不等。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
1、主要是做好儿童、家庭的卫生、隔离病儿等,是减少感染和预防本病的关键,对幼托机构来讲更是特别重要。
2、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和洗手液给孩子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3、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洗晒衣物,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每次不少于30分钟。避免去人口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孩子营养合理搭配,多休息,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免疫力。
5、孩子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病儿童应居家观察治疗,以减少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