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信息公开 | 校园动态 | 学校概况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师资队伍 | 学生工作 | 教学资源 | 航海文化 | 个人设置 | 晒课表

日期:2024-12-21 当前用户: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少先队工作 > 学生社会实践  

义务教育为何这么贵?拷问公办名校的责任感

作者/来源:K12新闻    发布时间:2005-05-08

    专家建议政府办示范初中增优质学位

    免试入学本应风平浪静,电脑派位也不该再有考场。但近日来,广州却频频上演数千小学生赶考百来个学位的“盛况”,越来越多的家长不甘心将孩子的“命运”交由电脑决定,宁愿“一掷千金”让孩子报考名校办的民校。

    记者从广雅中学、育才实验学校等学校了解到,近年来报考这些民办优质初中的学生越来越多,已从前两年的1000多人、2000多人上升到今年的3000多人,教育部门为公平起见推出的“推荐生”政策似乎也难降学生赶考之“火”。

    对此,有教育界人士坦承,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日甚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但公立优质学位本身的缩水也是客观现实,在目前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转移、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名校办民校收费过万

    名校办的民校,性质多样,“公办民助”的有南海执信中学,属“民办公助”的有华南师大附中番禺学校,属“国有民办”的有南武实验中学、珠江中学(市六中校内),属“国有民营”的有育才实验学校,属“公有民办”的有中山大学附中,属“国有民办公助”的有荔湾实验学校,等等。

    学生的费用每年每生1.3万元到3万元之间,有的学校一次性收取每人2.3万到4万元的捐资助学费,每个学期再按公办学校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

    【世相】 小学生四处赶考忙 花大钱也要读名校

    4月17日,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初中升学考试拉开了今年小学生赶考民办名校的帷幕。 当天上午,仅招收270名学生的育才实验学校迎来了3200多名应试学生。密密麻麻的学生、家长队伍在二沙岛排起了百米长龙,大塞车不仅使交通堵塞还使考试两度延时,最后借用附近中学的教室、饭堂才得以使考试顺利进行。5天之后,广雅实验学校招生综合水平测试开考,3000多名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赶到广雅中学角逐270个学位。据广雅中学教导处副主任何伟钊介绍,去年学校原本计划招收6个班、270名学生,但最后考生太多,最终扩到了8个班。“今年看起来6个班还是不够,可能也要扩到8个班”。

    前期开考的育才、广雅、四中等校目前均已公布了学生录取名单。记者采访发现,最近两日,学生、家长走马灯似地来学校查看孩子的考试情况,顺利收到录取书的家长欢欣鼓舞,丝毫不在乎每年1万多元的建校费,而一些“落榜”考生及家长则叹息不已。

    记者在广雅中学遇到了一名邓姓家长,他告诉记者,孩子成绩很好,很有可能被选为推荐生,但为了保证入读名校,还是参加了这些名校办的民校考试,“先是广雅,然后是四中,5月还有二中的考试”。 尽管笑称270:3000的录取率比高考还难,当记者问到如此赶考会不会让孩子有压力太大时,邓先生却表示“还好”。据了解,现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不辞辛劳地为带孩子考试四处奔波,为了保证孩子入读名校,几乎是逢考必上,所谓“普遍撤网、重点捞鱼”。

    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倒苦水,“每天晚上做习题要做到11时,为了四五月份的考试,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

    【探因】 民校争生源招生提前 推荐未公布考了再说

    今年1月,广州市教育局就小学升初中推出“推荐生”政策,即品学兼优的小学毕业生可参加区内优质学校招生数30%学位的电脑派位。  

    市教育局副局长陈茂林曾表示,这一举措考虑到教育的公平性问题,若按照以往单一实行电脑派位的做法,只是表面上的公平,导致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有可能被派到不太理想的学校,各校发展不均衡,对于这部分学生不公平。 然而,推荐生制度的出台似乎难打消学生读不到名校的顾虑,报考民办名校的火热不降反升。

    对此,有老师分析认为,由于目前推荐生名单尚未公布,一些学生心里没底,只能先考了再说,因此未能减缓赶考名校的热潮。此外,另有一些家长认为,今年推出30%的推荐生名额,对于没有被推荐的学生而言,电脑派到好学校的几率其实是降低了,这也刺激了今年学生报考民办名校的热情。

    另一方面,民办名校之间竞争的升级也推动了今年考试的火爆升级。 以往民办名校每年初中升学考试的时间大多定在5月黄金周期间,但随着各校对于优秀生源争夺的升级,考试时间也在提前。育才实验学校每年4月下旬开考,尽管开考已经较早,但今年还是略有提前;广雅中学则改变了去年五一黄金周开考的做法,提前两周,紧随育才之后开考。

    此外,一些学校为了吸引生源,纷纷提前在报纸、电视上打出招生广告,为如今的火爆场面运足了火候。 有教育人士预测认为,随着民办名校竞争的加剧,教育部门的规范管理将不可或缺。

    公立名校高初中分离 初中优质学位少六千

    对于普通民办学校而言,这些名校办的民校招生频现的火爆场面是难以企及的。 据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介绍,该集团一共有12个初中班,每班招50名初一新生,报考人数大约也就660人,尽管每学期收费1800元,但却少有问津。 育才实验学校校长李统耀认为,广州人已越来越看重优质教育资源,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已日趋强烈。省民盟在对孩子被电脑派位派到不理想学校的有关调查中发现,只有23.4%的家长表示听天由命,而63%的家长力图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优质学校。

    然而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在优质学位需求日甚的情况下,公立优质学位的缩水无疑也加剧了民办名校报考的激烈程度。据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一位教研员介绍,上世纪90年代广东中学学位吃紧,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只有五成多能升读普通高中,其中能入读市级以上优质学校的只有45%,上高中比上大学难。为此,市政府提出,3年内建设24所示范性高中,并实行初高中分离。名校高、初中分离后,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联姻,大办民校。

    目前,在广雅、华附、省实、二中、执信、六中这些名校中,仍招收公办初中学生的仅剩下省实和二中,有些学校虽然保留了公立学位,但招生人数却减少了。该研究员表示,“如果按建设24所示范高中来算,一所学校原先的初中部算8个班,每班50个学位,三个年级加起来就有1000多学位,四个学校取消初中部,其他学校缩减公立学位,总数估算起来缩水的优质公立学位就有五六千个。”

    在采访中,广雅、二中、育才等一些名校的老师也坦承,公有学位总量上没有变化,但优质学位却减少了。

    【反思】 为何花钱买义务教育?小学生赶考有违初衷

    近期出现的小学生赶考热潮也引起了不少教育专家的关注。 对于初中优质公立学位减少的状况,一些老师也颇显无奈,“高考扩招,高中不扩不行,但在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初中必会受到一些影响。”

    广州市政协委员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指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外,义务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方针未按国家实施的义务教育精神来做也是一个原因。“根据民办教育四独立的原则,民校在人员、校舍、财政、法人四方面应当是独立的,但现在名校办民校却把这些混在了一起,占用了国家的教育资源,混淆了‘公’、‘民’”。

    在小学生赶考热潮中,记者常听到一些家长、学生的抱怨。有家长指出,初中本该是人人享受的义务教育,但如今却要花钱来“买”学上,学生竞争的背后成了家庭经济水平的较量,是一种新的不公平。

    对此,一些民办名校纷纷表示,每年上万元的建校费并非“一刀切”,招收的学生中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名费名额”,“一些突出的好学生可以得到优惠”。育才实验学校李统耀则指出,大家竞争抢着报考民办名校,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公立优质学位竞争的人少了,未尝不是件好事。 广雅中学一位老师则表示,国家和广东省都强调义务教育不能搞选拔,因此推出了电脑派位制,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它的公平性,今年新增了推荐生政策。但现在,小学生们却陷入了赶考的尴尬境地,显然违背了教育政策的初衷。

    红顶民校大招尖子 引发新一轮不平衡

    名校所办的民校被教育界一些专家称为“红顶民校”,可见其性质、地位的特殊性。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某教研员则指出,有些名校建设示范性高中,初中分离开来后经过各种形式的联姻生出了各式民办名校。该研究员认为,“民办名校用名校的招牌去吸引生源会引发教育发展新一轮的不平衡。”

    他指出,首先,民办名校与公办学校之间的竞争是不公平的,“公办学校实施电脑派位,但民办名校却通过考试选拔尖子学生,两者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记者了解到,通过将校本部实行电脑派位所招收的学生与民办学位考试招收的学生进行对比发现,考试进来的学生成绩要比电脑派位的好得多。 同时,该研究员认为,“红顶名校”实则是一种“假民校”,它的存在对真正意义上的“民校”也是一种打击,两者根本不是同一条起跑线。 对于优质教育资源如何转移的问题,该研究员认为,不能让初中成基础教育的瓶颈,因此要大力发展公办优质初中,“可建设一些示范性的初中,把整个初中教育带动起来。”

    市政协委员来信,对民办名校报考热表示担忧

     “拷问公办名校的责任感”

    针对广州日前上演的数千小学生赶考民办名校百来个学位的“盛况”,一名市政协委员(笔名为孺子)来信表示担忧,他认为民办名校打破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局面:

    上个周末,广州市成千上万小学生争相报考挂着名校金字招牌的民办初中,23日上午,广雅实验学校2005年招生综合水平测试开考,3000多名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赶到广雅中学参加考试,汹涌的人流和车流两度导致东风西路东往西方向堵塞多达50分钟。

    广州市每年有11万多本地户籍的学生升入初中,初中学位本来就捉襟见肘,公办名校初中学位与社会的巨大需求相比更是显得杯水车薪。但是,近年来公办名校似乎硬要跟社会的热望过不去,争相停办或减办公办初中,但它们并非要退出历史舞台,而是摇身一变又重新粉墨登场。广州市绝大部分一流名校和不少二流、三流名校纷纷打着“民办”的旗号,办起了各种名目的高收费民办初中。那块用金塑的招牌,燃起了无数望子成龙的家长的欲望。迷信名校,此乃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只是现在偌大一个广州城,公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萎缩,要想入读一向被大家认可的优质初中,家长别无选择只好出大钱。许多怀有名校情结的家长节衣缩食,不辞劳苦,在休息日带着孩子奔跑于各名校经营的民办初中之间,实是出于无奈。

    名校办民校是近年来我国颇为时兴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为世界教育史所罕见,从它脱胎的那天起,就备受社会各界的质疑和责难。特别是它们头戴红顶花翎,背靠公办名校,名正言顺地实施高收费和通过考试网罗优秀生源,既可以赚取巨额的收入,又可以倒过来用学生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办学成绩,这些“厚遇”在其它公办学校是受到明令禁止的。名校经营的民办初中你方唱罢我登场,再一次扰乱了广州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初步打造而成的教育均衡发展的局面,并且威胁到真正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公办名校的金字招牌从何而来?它并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多少年来国家和人民用财富堆彻起来的。但近年来,名校的公众服务意识严重缺位,忘记了自己之所以成为名校的各种外部因素。因此我们不妨提议,“名校”该修复一下自己受损的形象了。名校积聚着人们辛勤的汗水,寄托着市民无数的厚望,行有余力,理应努力反哺社会,多做公益服务,如扶持薄弱学校、向贫困地区输出师资等。这应该就是名校的社会责任感。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江南新村小学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大木桥路600弄49号   联系电话:021-64035765
  您是本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