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4)
本坚持以学生、教师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传承发展江南特有的文化特色,创建与徐汇教育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新优质学校”,办好老百姓放心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第一部分 创建基础
一、学校概况
我校江南新村小学创建于1955年,原江南造船厂子弟小学,1957年隶属徐汇区教育局。至今有52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学生226人。在编在岗教师31人,学校35周岁以上的教师占80%以上,93%以上的教师具有大专文凭,72%的教师完成大本进修或大本在读。全校在岗教师中82%以上的教师拥有高级职称.
学校占地面积3246平方米,建筑面积4172平方米,操场面积2028平方米。各类教学设施、教学设备配备基本达标。
学校以“自律、自信、自强”为育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有学习的自信、有良好的习惯和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优质的教育,在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长、学有所获,不断发展。
学校依托“船文化”的丰富资源,延续和发展“船文化”精神建设“航海文化”,努力将“海涵地负、德诚志远”的“航海文化”精神融合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二、发展优势
近三年来学校将“船文化”延续发展为“航海文化”,并将“航海文化”大气、宽容的精神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创新的思维习惯、团队的合作意识在和谐校园的创建过程中不断得到渗透
社会支持学校教育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发展。学校工作与也一直得到上海市造船学会、航海学会、江南造船集团、造船界的科学家以及本市船文化特色网络学校的关心和指点,家长委员会成员也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学校与家长、社区、街道关系融洽。
学校现在是上海市安全文明学校、区文明单位、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3.问题与不足
1)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未真正树立,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存在较大差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执行力的自觉性还需加强;
2)高尚的师德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面对90%的外地学生,教师的服务思想需要不断提高,适合评价我校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机制尚未形成,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不足等。
3)学校周边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每年招生工作异常困难,学生人数逐年下降,面对这些情况,教师的危机意识和自我发展的需求还需激发。
第二部分 创建目标
一、办学理念:
传承江南特有的文化精神,构建师生和谐成长的文化校园。
二、办学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队伍良好、质量稳定、管理规范、特色明显、设施完善、校园优美的区文明单位、区科技特色示范校、区绿色学校、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3.学生培养目标:努力培养有自信、懂礼仪、会实践的江南好学生
4.教师发展目标:建立一支师德表现良好、具有一定文化和业务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
三、文化特色目标
1)德育文化目标
围绕“行为规范、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德育目标,完善行规训练机制,形成“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良好、学生的文明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格精神品质健全”的文化格局。
2)教学文化目标
探索符合时代精神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追求教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形成“教师乐教,能教善教;学生了学,好学会学”的文化格局。
3)科研文化目标
以教育教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主题,以科研、教研、校本研修为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形成“立足校本、聚焦课堂”的文化格局。
4)制度文化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教师绩效评估为抓手,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以激励机制为导向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以人为本、科学规范”的文化格局。
5)环境文化目标
遵循“环境育人”的理念,以“精致性、层次性、活动性”为原则,规划建设集“励志、审美、养性”于一体的校园环境,形成“凝聚学校人文特色,兼具学园、乐园功能”的文化格局
6)课程文化目标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课程,依据学校实际情况,挖掘校内外潜力资源,开发《小水兵》拓展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形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校本化开发”文化格局
第三部分 实验项目
一、项目名称:
传承江南特有的文化精神,构建师生和谐成长的文化校园。
二、项目实施基础
我校原是江南造船厂子弟小学,早在70年代,学校就借助江南厂的优势,开展了“爸爸妈妈造大船,我在学校造小船”的活动,以后的20多年里,学校一直在“船”字上大做文章,从用牙刷柄刻小船到以船模、车模、航模为特色的科技活动。进入新世纪后,学校着力将这原有的文化底蕴融入并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中,并在原有的“船文化”特色建设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与时代发展接轨的“航海文化”的特色品牌。
三、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1.总目标:以学校为立足点,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拓展、探究课程和课外活动为主要途径,以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促提高,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和全体师生参与的一种群体文化。
2.分目标:
1)与拓展课程相结合、与探究型课程相结合,以全面的视角设计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延续“船文化”的内涵,开发丰富的“航海”资源,充实校本教材的内容。
2)以现代海洋技术的发展为背景,以“航海的积淀”、“航海的发展”“航海的畅想”三大板块为主要内容,构建适应学生特点和校园特色的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系列运行机制。
3)通过学校“航海文化”特色建设,形成一种江南特色的融航海知识、情感生命、
绿色环境、心理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的态势,以科技、艺术、体育、校园网、杯赛、各种大型活动等为平台,显现江南多彩、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极其特色成果。
(二)项目内容:制定“江南小水兵课程”的基本内容
1.课程目标
A、以“航海”为主题,学生为主体,以科学素养为主线,提高全体小学生了解、探索“航海”的科学文化知识。
B、以航海为主题、以学生主体,以科学知识、方法、态度、情感与习惯的普及与培养为主线开展科技普及活动。
C、以贯彻学生主体性学习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航海文化”的科学知识普及的内容、形式、方法上进行创新。
D、培养学生自主自理的能力,以及学会积极探索、勇于创造,严谨求真、合作公正、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学会做人、学会关爱人、健全人格。结合“两纲”教育教给学生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树立安全的意识。
2.课程框架
小 水 兵 课 程 |
蓝色探索 |
低年级 |
童年的船谣 |
中年级 |
水精灵的故事 | ||
高年级 |
呼唤蓝色生态 | ||
穿石计划 |
低年级 |
遨游船舰世界 | |
中年级 |
船文化科普之旅 | ||
高年级 |
梦之舟创意俱乐部 | ||
冲浪行动 |
低年级 |
体能训练基地 | |
中年级 |
水上救护演练 | ||
高年级 |
旗语操竞技场 | ||
梦之舟DIY |
低年级 |
架桥游戏 | |
中年级 |
船模制作 | ||
高年级 |
建模船模制作 |
3.课程实施
课程的实施途径
A、立足于利用学校资源优势,从学校的办学目标、学生的发展目标出发,自主设计、开发有学校特色、有个性的拓展型课程,并且是建立在学校已有的课程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针对性和个性的课程体系。
学校创建“航海文化文化”特色品牌,以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航海文化”的内涵,以风雨同舟、齐心协力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德育教育资源,形成民族教育和学校宝贵的科技教育相结合的特色。
B、学校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在科技方面有一技之长和乐于发展的教师任教拓展型课程。
课程的组织形式
A.全体参与和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原则。
考虑到小学生刚进入校园学习不久,因此,拓展型课程的学习不宜让同年龄的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分层教学,而应该一起参与。对中、高年级的学生,且有一定难度的技能性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这一措施,体现分层次教学。
B.专课专用的原则。
在兴趣活动的安排中,学校对每一个班级的每一课时,均对教学训练内容作出限定性安排。这样,既可以避免把兴趣课挪作他用,又可以保证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时间。
C.开放的原则。
开放指的是教学时间内,教学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的开放,对限定性拓展,不求同步发展。
4.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
评价的对象为小组、个人。评价内容为活动成果(设计方案、制作、作品、口头汇报等),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与质量。评价的成果形式为口头总结与书面总结。评价的方法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形成性评价,采用自评、小组评与班级评相结合的方式,考核为鼓励性评语+等第。
评价的基本原则:
A、过程性原则 注重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操作性等方面的评价;注重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可行性、先进性、有效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评价;注重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合作性、参与性、交互性等方面的评价。
B、连续性评价 它反映的是儿童在拓展活动过程中达成课程目标的真实程度;注重并强化学生在整个拓展活动过程中记录的及时性、客观性、完整性;注重并强化学生在整个拓展活动过程中相关的思考方法和记录结果的真实性、简约性、全面性;注重并强化学生在整个拓展活动过程中自我评价的即时性、主动性、准确性。
评价的注意事项:
A、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将一些主要的过程记录在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计划、过程的记录卡。
B、学校能经常的、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条件,采用展阅、论坛、广播等形式,让学生活动过程或成果有可能得到展示,以供广大教师或学生进行评价。
5.课程管理与保障
A、健全组织
学校成立由副校长为组长的拓展型课程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拓展课的交流与研讨。
领导小组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创造教育、科技特色,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计划。
B、保障机制
课时安排------各个年级每周1节课
课程资源的开发----
开发学校资源 利用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以及学校场地、设备和设施,建立特色课程的资源库。
开发社区、社会资源 学校建立一支外聘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共建基地。
开发家长资源 发挥家长特长、专业技能、经验和能力,充实学校拓展型课程指导力量,帮助学生开展活动。
C、过程管理
课程资源的管理----
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师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对于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将这些资料积累起来,成为广大师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是学校进行拓展型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制度管理----
建立有利于教师投身特色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各项制度,如:奖励制
(三)项目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梳理准备阶段
(2013、2-----2013、8)
梳理资料、制定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3、8-----2015、8)
按照计划开展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5、9-----2016、2)
学校完成项目报告及各类分报告
做好项目研究总结工作
整理成果集
(四)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和优势,将“船文化”延续发展,不单纯为发展“船文化”,而是从培养学生做人、从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
2.在特色文化建设中,从环境文化建设、德育文化建设、教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3.通过课程建设,构建江南师生和谐成长的文化校园,打造品牌课程,从而发展学校特色,增强办学活力,提升办学质量。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经常组织不同形式的师德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形成一支有良好师德、教师专业发展达标的师资队伍。
1)结合和谐校园的发展建设,创设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积极引导教师积极成为骨干教师,争取个人专业不断进步。
2)增强备课组长以上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活动开展,形成一支师德风尚、实践能力等方面能引领其他教师的骨干队伍。
3)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丰富凝聚力建设的内涵,努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凸显干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教育科研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引导教师边教学边科研,在科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本校的教科研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
1) 2-3年内重点完成以下几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研究的课题有---
认真做好区级重点课题《基于学期课程统整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
积极参与区域内大课题的研究。
认真做好校级课题的立项、指导、检查与结题工作。
2)健全和完善教科研管理工作:
a. 队伍建设:在人人参与学校科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 科研能力;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组织教师专题学习;指定教师撰写教育研究个案,争取将教师的论文、个案等发表于校外刊物上。
b. 档案管理: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记录、归档的工作;为教师介绍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为教师开展研究做好服务保障。
c. 制度落实: 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制度,每学期工作有计划、有小结;每学期组织教师交流教育个案。
3.管理保障
建立有序的管理机制,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导向,引导教师对学校管理的参与与评价---
1)指导教师每年制定适合自己的个人发展计划;
2)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定编定岗,促动教师自觉发展;
3)修订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重点建设好一支有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干部队伍,对实现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1)完善学习制度,重视理论学习;
2)加强责任心和进取精神,提升文化品位、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3)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发展学校管理层后备干部的培养。
4.后勤保障
有效合理地用好办学经费,力争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创设一个舒适宜人的教学环境。
1)创设安全的校园环境,提供能开展各种活动的场地和设施;
2)优化教室和办公室环境,提供师生所需的各种学习条件;
3)加强环境卫生、饮食饮水的管理,提供师生安全的生活保障;
4)重视师生健康心理、学习阅读和身体素质的环境创设,提供师生“健康工作学习五十年”的实践机会。
江南新村小学 2012、3